
國際金融危機雖然過去,但陰影易燃籠罩著各行業,讓人們深感“嚴寒”的冷酷。而在“嚴寒”中,江蘇省銅山區馬坡鎮玻璃企業的爐火卻越燃越旺。截至12月底,該鎮玻璃企業完成產值44億元,同比增長33%;完成利稅5.5億元,同比增長44%,以堅挺的業績支撐著徐州玻璃工業園的又好又快發展。馬坡鎮黨委書記葛毅君介紹,工業園目前已輕松攫取全國玻璃包裝制品1/5的市場份額,完全得益于舉全鎮之力點燃節會經濟,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因子。
節會規劃,鋪開“發展跑道”
在改革開放迅猛發展的今天,“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已不復存在。在傳統觀念被徹底顛覆的新態勢下,馬坡鎮黨委、政府領導認為,必須走節會帶協會,計劃變規劃的新路子。為此,園區在通過省環科院園區環評和有關專家論證的基礎上,明確了玻璃產業定位,打造中高檔玻璃生產示范基地。新規劃園區面積2.8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里,玻璃產業集聚區已初步形成。目前,該鎮擁有61家玻璃制品企業,其中規模以上玻璃列統企業30家,入園企業56家。園區新上窯爐5家,改造爐4家。大華、華聯、宏達等廠近幾年在規模上不斷刷新紀錄,年產值均在5000萬元左右,發展成井噴之勢。“馬坡的玻璃花樣多、質量好,我們一直都很青睞。”河南一企業老板說。目前馬坡玻璃已形成日用玻璃器皿、酒瓶、廣口瓶、醫藥瓶、化妝品瓶等9大類4000多個花色品種。該鎮在增加產品類別的同時進一步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已有125種玻璃產品的外觀設計獲得國家專利,40%的產品用于出口。
協會當頭,實現“彎道超越”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馬坡玻璃產業園通過優化產品、成立協會、網絡銷售等方法成功“破冰”,每天運出園區的貨車達千余輛。
園區管委會、園區管理服務公司適時成立了銅山縣玻璃行業協會,共同發展。他們優先吸收園區內信譽好、生產工藝先進的一批企業加入協會,通過企業的自律與合作,實行錯位經營,大大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在玻璃企業聚集的馬坡前八段村,村民幾乎家家有電腦,已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網絡銷售經紀人團體。這一新興的銷售模式在金融危機中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銷售成本。
培育品牌,助推“加速沖刺”
過硬的產品應當有著與之相符的知名品牌。園區在做大玻璃產業的同時,全力做強玻璃品牌。銅山縣有關部門也積極幫助和引導企業自主創新、注冊商標,提高核心競爭力,助推“加速沖刺”。園區玻璃企業通過江蘇省國際商會參與國際展覽,直接對外出口,使產品附加值提高1/3以上,大幅增加了企業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