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致的印花手提袋里,放著一個雕刻精美的紅木包裝盒。盒內鋪著一層金黃色綢緞,里面分成幾個區,分別裝著茶葉、紫砂壺、茶具,整個禮盒標價3000多元……”這是市民劉致華向記者描述的一個禮品盒。
劉致華告訴記者,春節前,朋友給他送來一盒禮品茶,“當時接手感覺很重,我還琢磨著估計有兩斤茶葉。朋友走后,我拆開一看,盒內只有八個小包每包只有一兩。”而更讓劉致華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廢品收購人員在處理這些包裝時,邊收邊嘀咕:“喲,這東西是木制的,木制的廢品我不收……”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商家在發揮包裝保護商品功能的同時,包裝又被充分用做促進銷售、增加產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商家開始在產品包裝上下大“功夫”。記者在呼和浩特市一些大型商場、超市及專賣店調查發現,茶、酒等商品的豪華包裝十分明顯。在市區一家大型商場內,記者看到茶品專柜中,一個用金色絲綢包裝的碩大紅紙盒內僅裝了兩小鐵盒茶葉。商品雖顯富貴大氣,但包裝浪費令人瞠目。采訪中記者發現,商場里包裝豪華的茶葉都被擺在顯眼位置。一位茶行老板也坦言,包裝漂亮的茶葉未必比散裝茶葉好。
除茶葉外,酒類的包裝也引人注目。記者在呼和浩特市一專賣店看到,用紙盒木盒鐵鋁盒、瓷瓶陶瓶玻璃瓶等裝飾的各種酒爭奇斗艷,許多消費者都被酒的豪華包裝吸引過去。此外,一些紅酒的包裝更加花哨,除皮裝盒外,還配有酒器等凸顯品位。調查中記者還發現,一些商品包裝體積過大,實際產品卻很少,如35公分高的雞蛋手提箱,只裝兩層、30枚雞蛋,蛋托就近10片;有的商品包裝層層疊疊,如一盒手提式麥片四層包裝,最外兩層為紙質,第三層為玻璃瓶,玻璃瓶只裝一半,最后一層為小塑料袋包裝,其麥片重量只有整個盒子重量的十分之一不到;有的糕點盒用薄紙板做了凸型框架,中間夾著幾塊小小的點心,點心的重量約占整個包裝的六分之一,等等。采訪中記者發現,過度包裝在有些行業可以說已經到了吃驚的程度。除了食品、茶葉、酒的包裝外,化妝品、保健品、圖書特別是兒童圖書等同樣是“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