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一女生通過微博反映使用在一家化妝品團購網站上購買的某品牌的特效潤膚露后,出現皮膚過敏現象。此后,不斷有人通過圖片對比等方式,質疑在該網站購買到假貨。之后,該網站則發布微博澄清,此事件為競爭對手惡意為之。近期,很多網友反映在另一家女性購物網站上也購買到假冒的化妝品和護膚品。網售化妝品,真的有假貨嗎?沈陽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相關調查。
“水貨”鋪天蓋地
位于小什字街上的一家化妝品商行,在沈陽大學生的口中,是很有名的網絡實體店,各大品牌的進口化妝品都有銷售,而且價格低廉。沈陽師范大學畢業生楊楊在4年前,就從這里批發化妝品再推銷給同學。剛開始,楊楊也想親自確認這些化妝品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可是,她把化妝品拿到商場的專柜去鑒定,銷售人員一律拒絕提供驗貨。
去年,楊楊畢業之后,干脆到這家化妝品店來打工。這時她才發現,原來這里銷售的化妝品絕大多數都是“水貨”,一般從中國香港或者韓國直接帶貨過來。店老板告訴她:“我經營的這家小網店,當然沒有資格,也沒有實力和大牌化妝品公司簽訂授權協議了。雖然賣的是‘水貨’,不過沒有質量問題,價格也便宜,銷量還是不錯的。”她還表示,其實,“水貨”化妝品占線上銷售渠道的很大比重。
真瓶兌上“假水”
春節前,市民關女士在朋友的介紹下,繳納660元入會費,成為一家化妝品銷售網店的VIP會員。入會后,商家還贈送給她3瓶護膚水。關女士怕自己用著過期,就把其中兩瓶送給了兒媳婦。沒想到,兒媳婦用了近兩瓶后出現過敏反應,長了一臉的紅疙瘩。關女士將相關情況投訴給工商部門。
“3·15”期間,工商部門查處了這家位于津橋路附近的網店,發現問題化妝水是個體商販寄賣的。檢查人員分析稱,使用將近兩瓶才出現問題,可能護膚水并不全是假貨,而是勾兌的。據介紹,現在市場上有人專門低價收購保質期將至的面膜,重新加工推向市場,網站是其主要銷售渠道。
化妝品也“高仿”
奢侈品高仿在業界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如今,一些一線的國際大牌化妝品,也都不缺乏高仿品。除了大型商場里品牌專柜的商品外,高仿品在一些街邊小店或者網店里,簡直隨處可見。業內人士透露,由于化妝品是暴利產品,有些高仿產品生產者甚至會采購上千萬元的機器來生產與真品相似的外包裝。商家采用高科技防偽來應對,結果帶來的售后成本上漲,最終還是會被轉嫁到消費者的頭上,讓售價不菲的化妝品不斷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