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空瓶子去了哪?被誰消費了?】
買來原裝空瓶,再自行往里灌些假貨
為什么會有高價空瓶?又是誰來消化這些空瓶?化妝品網購市場一直魚龍混雜,就算是一線的網購網站,也經常充斥著假貨的新聞。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爆料說,化妝品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分裝,一種是原裝。原裝就是化妝品廠商直接生產,而分裝就是自行灌裝。業內專門有人四處收集高檔化妝品空瓶,再往里灌裝一些劣質、低價的化妝品,通過網絡以稍低于原裝的價格出售。記者分別登錄3家電商,搜索同一款進口乳液。讓記者吃驚的是,雖然是同樣的包裝和容量,但竟然有10余個價格。對于如此大的差價,很多店家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包括店鋪活動、周年店慶、海外代購、專柜清倉等理由。事實是這樣嗎?
小樣假貨泛濫,能代購十幾個國家的店鋪要小心
“網購水深。”揚州一海外代購洋洋向記者爆料說,她看到很多同行都在出售小樣,“一包小樣5-30元不等,賣小樣不奇怪,但一個店鋪里面有幾百個小樣的庫存就太不靠譜了。”
洋洋表示,小樣有如此大的市場也是因為買家的需求,小樣價格還不到正品的三分之一,“其實有很多工廠就是專門生產這些小樣的,如果遇到店鋪里有源源不斷的小樣出售就得小心了。”
除此之外,洋洋還指出,對什么國家牌子的護膚品都能代購的店鋪,得留個心眼。“很多店鋪的搜索欄里,從歐洲到美洲到亞洲,一應俱全,遇到這樣的店鋪,也要小心,店家的進貨渠道到底是怎樣的,那也只能呵呵了。”
【好在有更為嚴格的規定出臺了】
網售化妝品將實名登記,售假罰貨值5至10倍
值得慶幸的是,《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日前公開征求意見,明確違法生產、經營化妝品將被最高處以貨值金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第三方網絡平臺監管不力亦將擔責。
在網售監管方面,網絡化妝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一旦發現生產經營者的違規行為應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平臺方所在注冊地的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情況嚴重的則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如未盡到相關義務,將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