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0gi6i"><kbd id="0gi6i"></kbd></rt>
  • <option id="0gi6i"></option>
  • ?
    手機和微信:15913106317
    化妝品玻璃瓶常識
    化妝品玻璃瓶常識
    化妝品玻璃瓶常識
    標清化妝品成分為何這么難
    發布時間:2015-09-18 11:27:11 瀏覽次數:
     近日,不少群眾致電本報,反映在太原市一些大型購物商場購買的化妝品沒有標明成分,導致她們皮膚出現紅疹卻不敢輕易就醫。在隨后的調查中,記者了解到,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9年10月1日施行的 《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明確要求,化妝品的標識應標注全成分,含糊其辭的名詞成分不能出現在商品成分列表內。然而,經記者走訪多家商場發現,這里銷售的不少化妝品成分模糊不清,更有甚者,依然沒有標注成分說明。
        現象一:專業術語 貌似"天書"
     
        《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明確指出,化妝品必須標明所有成分,進口化妝品則須附加中文標簽,說明配料具體成分。然而,太原市多家大型購物廣場以及超市里銷售的化妝品標注中,絕大部分化妝品的成分說明沒有起到答疑解惑的功效,反而讓不少消費者更加迷糊。一位姓白的女士坦言,"要弄清楚這些化妝品的成分,那我就該成化學家了。"
     
        正如白女士所言,不少名牌化妝品的成分確實難懂。就拿雅芳菩提保濕洗面霜來說,內含聚乙二醇-6、乙二醇硬脂酸脂、硬脂酰胺AMP等十幾種化學成分,這些東西對普通消費者而言無異于"天書"。對于這種現象,正在為女兒購買護膚產品的劉女士哭笑不得:"以前產品沒有說明時不敢買,現在有說明了,又忐忑不安,這些化學成分,對皮膚有害無害我都不知道"。劉女士還表示,由于不明白化妝品成分,現在買護膚用品,一律都聽導購的,她們讓買什么,就買什么,可是這樣不見得好,覺得買什么應該由自己去判斷。
     
        現象二:模糊成分 "霧里看花"
     
        相對于一些專業術語較強的產品說明,一些化妝品的成分說明更令消費者擔心。不少消費者表示,絕大多數化妝品并未全部標注成分,在宣傳頁上也沒有清楚說明,只是以"美白因子"、"保濕因子"等表述解釋產品成分。
     
        面對化妝品中的模糊說明,就讀于四川音樂學院的學生張杰說:"我的皮膚比較脆弱,用一些刺激性大的護膚產品會出現紅疹、脫皮現象,所以在選擇化妝品時,格外注意,但是有的化妝品,成分說明含糊其辭,讓人很是擔憂。"對于張杰的看法,太原一名從事30余年皮膚診療的專家袁詠梅深表贊同,她表示,化妝品問題導致消費者皮膚出現過敏或不適,可以根據商家提供的成分選擇就醫,但模糊的成分不僅不會幫助解決病情,反而可能會延誤就診,導致不良后果。#p#分頁標題#e#
     
        對于不少化妝品模糊成分的做法,記者致電廠家所得到的解釋是,產品的功效各不相同,研發中添加的成分自然也不相同,為了避免研制秘方的外漏,所以采用"美白因子"等模糊性的說明。
     
        現象三:禁令難行 市場依舊
     
        在新高新、伊人名妝等一些經營化妝品的商店,記者看到,包括歐萊雅、法蘭琳卡等在內的一些高級化妝品均沒有注明成分。而據在國外工作的朋友介紹,在國外銷售的此類化妝產品,不僅標注成分說明,還提醒何種膚質的人適用,不適者會出現什么癥狀。
     
        調查顯示,太原市不少的化妝品來源于義烏批發市場,而在這里的批發攤點上,記者看到化妝品魚龍混雜,多數化妝品沒有成分說明,部分化妝品,甚至連包裝都沒有。針對這種現象,太原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處處長王紅英解釋道,雖然《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已經施行一段時間,但化妝品新包裝的更換需要一定的過渡期,由于很多企業未標注成分的包裝庫存還有很多,考慮到化妝品的保質期較長,一些在《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施行前印制的外包裝一時無法消化完,為了避免浪費,節約資源,這部分產品被允許在市場上流通,而在此后生產的產品,如果沒有按規定進行成分標示,則由工商部門勒令下架處理。

    ?
  • <rt id="0gi6i"><kbd id="0gi6i"></kbd></rt>
  • <option id="0gi6i"></option>
  •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一中文